中國古典家具經歷了漫長的發(fā)展演變過程,及至明朝中期隨著鄭和下西洋從東南亞帶回壓艙的紅木,迎來了黃金時期。紅木家具擁有一套自成體系的工藝制作流程,流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異常講究。下面,我們就來剖析一下楠蕎紅木家具在制作過程中的9大工序。
一、 器型設計
“型”是一件家具的靈魂,具體指家具的設計、型制、尺寸。做好這一點首先要求設計者有高超的審美領悟能力和鑒賞能力。其次要做好以下4個步驟:①草圖繪制;②CAD制圖;③ 1;1畫板制圖;④列材料清單。
二、 開料、甄選材料
俗語說:“三分料,七分工”,一件紅木家具選料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家具的應用壽命和雅觀與否。楠蕎紅木秉承嚴選好材,拒絕劣質,童叟無欺。選料過程:原產地采購材料 →自然風干→鋸大料、板料→分揀家具各部位材料→精揀面料、板料→以上所選材料均去白皮、空心、裂爛、蟲眼、留芯材。
三、 干燥處理
紅木比重大,木材毛孔細、樹脂多、水分也多 。因此必須經過一定的干燥處理才能提高其穩(wěn)定性。楠蕎紅木自有高性能空氣能干燥爐,通過20天的烘干把木頭含水量降至約 8% ,然后自然風干回水到含水量約12%。
四、 榫卯制作
榫卯是中國傳統(tǒng)家具工藝里的瑰寶,是貫穿連接紅木家具各部件的工具。要做出精準、細致的榫卯結構需經過 8個流程:①手工畫線;②機械開榫;③打卯;④鑿眼;⑤起線;⑥打圓;⑦認榫;⑧調整榫頭。
五、 精細雕刻
一件家具美不美,雕刻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家具的圖騰、紋理花飾不單要細致生動、富有立體感、圓潤光滑,還要結合實用性和舒適性。好的雕刻并非一次成型,而是要經過反復的精雕細琢。首先雕刻師傅需要畫好雕刻圖稿、手工制版畫線,然后手工粗雕、細雕、光花,再次進行二次手工細雕、手工打磨,后續(xù)還有第三次的精修、打磨,直到效果滿意為止。而隨著現(xiàn)代機器的高速發(fā)展,雕花也迎來了電腦雕花大時代。楠蕎紅木所采用的電腦雕花圖全是本廠從業(yè) 20年以上老師傅全手工雕刻,然后再電腦掃描、電腦制圖而來。電腦雕花只是粗雕,要達到理想效果必須繼續(xù)多次的精修、光花、打磨。優(yōu)質細致的電腦雕刻絕不是粗制濫造,它所起到的作用是給廠家節(jié)省了一些時間。電腦雕花雕得好不好,歸根結底還是要看雕刻師傅的手藝。
六、 組裝前打磨
紅木家具的面平不平,線條直不直,靠的是打磨工藝。每件家具要整體平磨、一次性底磨、清檢、順紋銼刀刮磨、散部件刮磨,使之順滑平整、沒有毛刺才能進入下一個工序。
七、 部件安裝
部件的安裝講求精密、仔細,除此之外還需要配對顏色、榫口調整。一個看似簡單的工序也要經過以下12個流程:①按木紋顏色對零部件進行分類;②確定安裝順序;③整理組建;④鑿卯調榫;⑤榫卯組裝;⑥組裝面板;⑦調整收縮縫;⑧初步成形;⑨校驗驗證;⑩細節(jié)調整; ? 夾具定型;?靜置固定 ;? 組裝后對下架腳牙、 榫卯接縫處接線 。
八、 組裝后打磨
主要包括以下流程:銼刀刮大磨→榫卯接縫處刮磨→大面平刮→大面精刮→確定砂紙細磨方案→從180目到1000 目砂紙打磨
九、打蠟
紅木家具本身油性極其大根本不需要有核桃油或者橄欖油等所謂的保養(yǎng)。紅木家具進行反復打細磨,目的是為了增加質感,家具會顯得更亮更細膩。各個部位都要打磨到位,打磨完之后用刷子將浮塵刷掉,特別是凹進去的部位更要清理干凈,然后用吹風機將表面吹干凈。做好上述步驟之后就可以用潔凈的紗布沾染tr蜂蠟,不停用力均勻擦拭在家具表面 ,靜置后再用新的紗布把多余的蜂蠟擦去。
通過國家家具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廣東)檢測驗證
安全環(huán)保無甲醛,材料保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