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飯石為一種藥用礦石。是經(jīng)風化蝕變石,具有生物效應和醫(yī)療作用的二長巖類巖石。呈淺黃褐色或灰色,因為外觀似大麥米飯故而得名。近年來我國許多地區(qū)相繼發(fā)現(xiàn)麥飯石資源。如天津估計總貯藏量在19275萬噸以上,目前因地產(chǎn)不同命名各異,如盤山麥飯石。
麥飯石首載于宋代《圖經(jīng)本草》。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石部》記載:“麥飯石處處山溪中有之,因石大小不等,或如拳或如 鳶卵或如盞或如餅大,狀如握聚一團麥飯,有粒點如豆如米其色黃白但于溪澗麻石中尋有此狀者既是。”“氣味甘溫md”“主治一切痛疸發(fā)背,醋淬入藥?!?
成分:麥飯石為鈣堿性巖石系列的巖漿分異晚期產(chǎn)物,是火成巖中的一種半風化的斑巖石,為多種礦物的集合體。盤山的麥飯石都以斜長石、鉀長石為主,其次有石英、角閃石、黑云母及副產(chǎn)物磷灰石等組成。如麥飯石制成325目以下的細微粉末,取其一粒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可見似珊瑚礁或海綿狀的多孔結構。
麥飯石的主要化學成分是無機的硅鋁酸鹽,其中包括SiO2、Al2O3、Fe2O3、FeO、MgO、CaO、K2O、Na2O、TiO2、P2O5、MnO等;還含有動物所需的全部常量元素,如:K、Na、Ca、P、Mg、Fe、Cu、Zn、Mn、Mo等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約58種之多。
麥飯石因具有多孔性而有很強的選擇吸附能力,麥飯石可吸附水中的雜質、色素、有機物,并通過吸附結合xj蛋白質中的氮使xj繁殖受到抑制。研究者于10ml菌液(含菌830000個/ml)放入2g(200目)麥飯石,靜置5min后大腸桿菌的吸附率是25%,10min時是35.3%,15min是49.39%,24小時吸附率是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