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燈籠的作法: 燈籠依其形狀,目前分為泉州式和福州式兩種。其中以泉州式為中國燈籠的代表。 1.泉州式燈籠 一般編織反州式燈龐都以質(zhì)地堅(jiān)韌,有彈性的桂竹及麻籬二種為主要材料。 制作過程為: (一)將竹子放在蒸氣室內(nèi)加熱的半小時(shí),然后取出,置陰涼處晾干,但不得過份干燥,也不能放在強(qiáng)光下曝曬。 (二)用竹刨刨去牛面粗糙的表皮。 (三)裁取竹條所需的長度;這種得依燈籠大小而定。 (四)編織方法以交叉方式完成燈架。 (五)燈架中間,扎數(shù)圈竹圈于燈壁上亦可。 (六)糊(裱)燈籠,先裱糊棉紗布,再黏貼二層做燈籠用的單光紙。(如沒有單光紙,細(xì)棉紙亦可。)裱糊棉紗布得先將稀釋的漿糊,均勻的平刷在骨架表面,
紙燈籠再將剪好的紗布輕附在燈架上,再用刷子沾漿糊刷平,這里需要注意,刷平漿糊的刷子必須是干凈的刷子方可,否則,燈面將是一片臟亂。同時(shí),裱糊的紙也必須糊的沒有接縫才算真正的裱糊完成。 (七)將燈籠放在陰涼通風(fēng)處晾干。 (八)彩繪。彩繪以個(gè)人所需圖案彩繪,如人物、八仙、花鳥、仕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