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與科技:人類飛天史上里程碑
其實,ft的誕生很多方面是模仿艦船的結(jié)果。1784年,法國人羅伯特兄弟在氣球的基礎(chǔ)上,制造出{dy}艘人力ft,它具有魚形的氣囊,內(nèi)充氫氣,長15.6米,7個人坐在下面的框式吊籃里,靠人力劃槳前進,槳則是用綢子繃在木框上制成,結(jié)果乘員劃了7個小時,才歪歪扭扭的飄移了幾公里。這是人類在ft探索上邁出的稚嫩的{dy}步。
1852年,法國人吉法爾制造出世界上{dy}艘?guī)恿Φ妮d人ft。那是一個空中的龐然大物。長44米,直徑達12米,像一個大橄欖。在軟式氣囊下有一三角形風帆用來操縱飛行方向,在吊籃內(nèi)裝有一臺僅3馬力的蒸汽發(fā)動機驅(qū)動一副3葉螺旋槳。此后內(nèi)燃機的問世,使ft有了重量更輕、效率更高、也gaq的動力裝置。
早期軟式載人ft的氣囊要靠充氣的壓力才能保持外形,故此一般飛得又慢又低。1890年,德國陸軍中將F·齊伯林伯爵使用鋁材作ft的骨架使氣囊始終保持一定的形狀,氣囊內(nèi)還有許多個分隔的小氣囊,這使ft的安全性有了提高。1900年7月2日,{dy}艘齊伯林式ftLZ─1號進行了首次飛行。ft呈雪茄形,長128米,直徑11.7米,裝有2臺16馬力的內(nèi)燃發(fā)動機,還裝有方向舵和升降舵,這是世界上{dy}艘硬式ft。英、法國也先后仿照齊伯林式ft制造了大型ftR─100號和“阿克隆”號。名聞遐邇的“興登堡”號是1929年德國人造出的空中“泰坦尼克”,它成為ft輝煌時代的標志?!芭d登堡”號長245米,直徑超過41米,總重206噸,曾10次往返飛行于美國和德國之間,運送旅客1000多人。但這一時期的ft大都使用氫氣作為浮升氣體,易燃易爆,很不安全。1937年“興登堡”號在著陸時因靜電火花引起氫氣爆炸,35人遇難,此后載人ft的發(fā)展陷入停滯狀態(tài)。
20世紀70年代以后,由于科學技術(shù)的進步,ft改用安全的氦氣,其發(fā)展又活躍起來。采用多種新技術(shù)的新型ft被用于空中攝影攝像、巡邏、地質(zhì)勘測、搜索救生、空中預警等方面。2004年7月在希臘雅典奧運會上,輕盈的ft成為賽場的一道亮麗風景。它內(nèi)裝多種感應器,實時為地面的指控中心提供圖像,并監(jiān)視地面的活動,在奧運期間對空中直播中繼、巡察和監(jiān)視發(fā)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