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操作中,為了促使幼樹早果高產、持續(xù)優(yōu)質,還要正確調整樹體的枝相結構,以便調節(jié)和促進光合產物的合理分配。一般對旺樹、旺枝以及樹冠比較直立的品種一定要加大角度;特別是對易于旺長的喬砧樹(bao括臨時性的輔養(yǎng)枝),其枝條角度要力求更大;而對矮化砧以及短枝型品種,或易于衰弱的立地條件(如山區(qū)旱薄地等)開張角度應適當小些。根據(jù)實際觀測一般通過拉枝開角,可使幼樹提早結果2--3年,大樹易于豐產優(yōu)質。尤其是通過拉枝可以改善果樹受光條件,不僅提高了果實品質(優(yōu)質),更重要的是有助于防止內膛(或下部)出現(xiàn)光禿即結果部位外移。


蘋果的管理 摘葉轉果促使蘋果充分著色果實摘袋后,應及時摘除緊貼果實和果實周圍的遮光葉、小葉、黃葉等,避免果皮磨傷,改善光照條件,促進蘋果著色。摘葉分2~3次完成,摘葉量不宜過大,一般控制在30%以下,盡量保留功能葉,以免影響光合效率。摘葉后適度轉果,可使果實陰面或遮光面得到光照而全面著色,轉果在果實著色面積達到70%左右時分2~3次進行。
(1)摘葉 摘袋前一周,先摘除果臺附近5~10㎝范圍內的葉片,10天后,細致剪除樹冠內膛直立枝、徒長枝、密生枝,同時剪除外圍的過密新枝,以改善樹冠各部位的光照條件,增加果面著色度。摘葉時,要多摘除枝條下部的衰老葉,少摘除枝條上部的功能葉。通過摘葉,蘋果樹冠透光率明顯增加,一般可增加果實著色面積15%左右,對果實發(fā)育和當年成花以及來年樹勢等方面均無不良影響。
(2)轉果 摘葉后5~6日,用手輕托蘋果,輕輕轉果,將果實陰面轉至陽面。轉果時應順同一方向轉動。晴天在下午2~3時后進行,陰天可全天進行。通過轉果,可使蘋果著色指數(shù)平均增加30%以上。3種不同的處理方法對果實著色率和著色指數(shù)影響較大,其中摘葉+轉果較為明顯,轉果次之,摘葉相對較差。


蘋果生理裂果的發(fā)生與防治
一、裂果表現(xiàn) 發(fā)生生理裂果的果實,常在近果蒂處發(fā)生環(huán)狀或放射狀裂口,或在果面上出現(xiàn)縱裂。
二、裂果原因 果實發(fā)育期內若水分變化波動較大,易引起生理障礙,發(fā)生裂果。
以下幾種情況易發(fā)生生理裂果:①地勢低洼及土質黏重的果園;②果實逐漸成熟,氣孔張開,果實縫合線部位細胞排列致密性差;樹勢強壯,枝條直立生長的樹,裂果率偏高;③雨后果實的梗洼易積水,果梗果皮受高溫、干燥的影響,果皮很快老化,造成果實開裂;④早、中熟品種,一般不裂果,或裂果較輕,晚熟品種,易裂果。
三、裂果防治 蘋果生理裂果可采取以下方法防治:①選育抗裂品種,適時栽種。②不在多雨地區(qū)建園,且選擇沙質壤土地。③盛花后2~3周向幼果噴灑500~600倍綠鮮威(一種水果保鮮劑)加0.3%尿素液,在果實膨大前,每隔1周噴1次;采用果實套袋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