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淋雨式自動裝置。此法非常適用于扁平的板狀零件,工效甚高,適用于大批量生產(chǎn)。為使膠液不至于堵塞噴嘴,所用膠液必須有適當?shù)恼扯群土鲃有浴?.滾涂法將膠輥的下半部浸入膠液中,上半部露在外面直接或通過印膠輥間接與工作面接觸,通過工件等帶動膠輥轉動把膠液涂在粘接面上。欲達到不同的涂膠效果,膠輥麥面可以開出不同的溝槽和花紋,也可以用改變膠輥壓力或用刮板控制涂膠量。膠輥可以用橡膠、木材、毛氈或金屬制造。5.刮涂法對于高粘度的肢體狀和膏狀膠粘劑和對于象地板類的粘接件等,可利用利膠板進行涂膠。到膠板可用1~1.5mm厚彈性鋼板、硬聚氯乙烯板等材料制作。
![](http://zs1.img-/pic/168002/p2/20170111143147_4391_zs.jpg)
折疊電燈電的出現(xiàn),讓人類的生產(chǎn)力得到一次飛躍,而白熾燈的出現(xiàn),也開創(chuàng)了人類用電來照明的歷史。
一般認為白熾燈是由美國人托馬斯·愛迪sf明的,其實在愛迪生之前很多其它人亦對電燈的發(fā)明作出了不少貢獻。1801年,英國一名化學家戴維將鉑絲通電發(fā)光,他在1810年亦發(fā)明了電燭,利用兩根碳棒之間的電弧照明。1854年亨利·戈培爾使用一根炭化的竹絲,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下通電發(fā)光。他的發(fā)明今天看來是有實際效用的白熾燈。他當時試驗的燈泡已可維持400小時,但是并沒有及時申請設計專利。
![](http://zs1.img-/pic/168002/p2/20170111155817_9576_zs.jpg)
1850年,英國人約瑟夫·威爾森·斯旺(Joseph Wilson Swan)開始研究電燈。1878年,他以真空下用碳絲通電的燈泡得到英國的專利,并開始在英國建立公司,在各家庭安裝電燈。1874年,加拿大的兩名電氣技師申請了一項電燈專利。他們在玻璃泡之下充入氦氣,以通電的碳桿發(fā)光。但是他們無足夠財力繼發(fā)展這發(fā)明,于是在1875年把專利賣給愛迪生。愛迪生購下專利后,嘗試改良使用的燈絲。1879年他改以碳絲造燈泡,成功維持13個小時。到了1880年,愛迪生在試驗了1600種材料后,終于用炭絲做成的燈絲成功制成了世界上一盞白熾燈,成功在實驗室維持1200小時。從此人類進入用電照明時。
一般的客廳,沙發(fā)拐角處、案幾旁極易形成大范圍的空白,這時,如果擺放一盞造型特別,有個性的臺燈作為點綴,效果就不一般了。同時,客廳也是很好的讀書、看報和休憩的場所。所以,臺燈在客廳里是十分必要的。我們在為客廳選擇燈具時,應根據(jù)整個家居的設計風格,讓臺燈成為風格和諧的一處小音符
![](http://zs1.img-/pic/168002/p2/20170111143147_4391_zs.jpg)
現(xiàn)大多都是簡約設計風格的客廳,選擇臺燈時,應傾向于那些現(xiàn)材質的款式,如PVC材料加金屬底座,紗質面料加水晶玻璃底座。而歐式風格的客廳可選木質燈座配幻彩玻璃的臺燈,或者古典造型的水晶臺燈。不同的風格搭配不同的臺燈,兩者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