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調(diào)出嫩滑的肉餡:
五花肉剁成泥,放入少許的醬油,料酒,鹽,香油,切得細(xì)細(xì)的蔥末和姜泥。如果肉餡比較瘦的話要加一些植物油進去。攪拌均勻。然后往肉餡里加少許水,繼續(xù)攪,攪至肉餡有彈性,再加水,再攪。如此大概3-4次,肉餡粘稠又有彈性就好了。記住每次加水都要少,要分幾次加。
這樣做的肉餡無論做餡還是做肉丸都很嫩很好吃。
![](http://zs1.img-/pic/171389/p3/20170203151631_4525_zs.jpg)
青菜豬肉餡:青菜剁碎,和調(diào)好的肉餡混合。
胡蘿卜豬肉餡:胡蘿卜刨細(xì)絲,和調(diào)好的肉餡混合。
香菇肉餡:新鮮香菇切細(xì)丁,和調(diào)好的肉餡混合。
餃子的N多折疊法
bao餃
取餃皮一張于掌心,放入適量餡,將餃皮對折封口成半圓形,右手拇指安捏住右頂端角,將之捏薄,將變薄的頂端往下按,連續(xù)向下按捏形成絞邊紋直至左端就完成了!
小鎖餃
取餃皮一張于掌心,放入適量餡,將餃皮對折立起,兩手的食指和拇指分別從餃皮左右兩端往中間捏,中間自然留一個口,把左右兩邊合攏,留口部分折起捏牢,兩邊各形成一條褶折。
![](http://zs1.img-/pic/171389/p3/20170203151634_6973_zs.jpg)
餃子源于古的角子。早在三國時期,魏張揖所著的《廣雅》一書中,就提到這種食品。據(jù)證: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時期的“偃月形餛飩”。和南宋時的“燥肉雙下角子”發(fā)展而來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我年的歷史了。清朝有關(guān)史料記載說;“元旦子時,盛饌同離,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又說:“每屆初一,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面做餃?zhǔn)持?,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富貴之家,暗以金銀小錁藏之餑餑中,以卜順利,家人食得者,則終歲大吉?!边@說明新春佳節(jié)人們吃餃子,寓意吉利,以示辭舊迎新。近人徐珂編的《清稗類鈔》中說:“中有餡,或謂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湯叫做水餃?!鼻О倌陙?,餃子做為賀歲食品,受到人們喜愛,相沿成習(xí),流傳至今。
長沙的縐紗餛飩(長沙人俗稱:“餃餌”)起源于南門口的雙燕樓,薄如蟬翼的皮兒,新鮮的肉餡兒,巧手一捏,便如輕巧的小燕子般,飛落在竹籃子里。紅紅的辣椒油,一看就有食欲,薄薄的皮,有豬肉、蝦仁、雞肉、牛肉餡等,一口咬下去,湯汁慢慢充滿口腔,真是營養(yǎng)又爽口。另外四喜餛飩其實味道也挺不錯。
![](http://zs1.img-/pic/171389/p3/20170203151632_5289_z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