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習俗大約形成于唐宋之后。據(jù)程張先生《元石獅趣談》(見《文史知識》1998年第9期)證:唐朝京城的居民多居住于“坊”中,這是一種由政府劃定的有圍墻、有坊門便于防火防盜的住宅區(qū),其坊門多制成牌樓式,上面寫著坊名字。在每根坊柱的柱腳上都夾放著一對大石塊,以防風抗震。工匠們在大石塊上雕刻出獅子、麒麟、海獸等動物,既美觀又取其納福招瑞吉祥寓意,這是用石獅子等瑞獸來護衛(wèi)大門的雛形。
左邊的獅子是雄獅,用右爪戲弄繡球,象征qw,右邊的獅子是雌獅,用左爪戲弄小獅,象征相傳。在古民宅中,擺放獅子塑像的作用主要是鎮(zhèn)宅治邪,使門外的邪魔妖怪不敢入屋擾人?,F(xiàn)人同樣喜歡擺放獅子塑像,但由于很多人不了解獅文化和堪輿學,濫用和隨便擺放獅塑像,使威猛的獅子塑像失去了應有的“作用”。港臺的一些堪輿書認為,獅子塑像宜放西北方和西方,原因是獅子從西域傳入中國,所以西北方和西方是它最熟悉、最活躍的方位,可以占得地利。這種說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獅子塑像的擺放方法并不是那么死板,在方位方面,無論東南西北都可以擺放獅子塑像,如中國古大部分官府都是坐北朝南,獅子塑像也擺放在南方。
石雕獅子在中國民間又稱石獅子,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常見的辟l邪物品。以材料分類的美術(shù)品種。以大理石、青石、漢白玉、砂石、滑石等為材料,以圓雕為主要造型手法。
石獅子按不同的應用范圍可分為——建筑構(gòu)件石獅、建筑小品石獅與陳設用品石獅三大類。其廣泛應用于民間石雕中。
這種石料顏色深沉古樸,有一種古的味道,十分耐看耐臟。它的造型傳承著 5000年的文化,又展現(xiàn)現(xiàn)人的精神。這種石料不象漢白玉那么不耐風雨,而是越經(jīng)歷風雨,越有滄桑和久遠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