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氧顆粒污泥即厭氧污泥顆粒化是厭氧工作者工程化高夢想!厭氧污泥顆粒化是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受到諸多的因素影響。可以歸納為:1.環(huán)境因素、2.廢水特征、3.接種污泥和4.操作因素。如何通過工程技術的手段,目前國內水行業(yè)市場上那真是百花齊放!目前,厭氧顆粒污泥形成機制的研究主要是從兩個方面來進行,一是通過比較培養(yǎng)顆粒污泥的不同工藝條件和過程,提出厭氧顆粒污泥可能的形成機制;二是通過研究不同工藝條件與過程培養(yǎng)得到的厭氧顆粒污泥的性能,推測出厭氧顆粒污泥的可能形成機制。
![](http://zs1.img-/pic/227857/p2/20180425152039_2597_zs.jpg)
除磷顆粒污泥的形態(tài)特征及微生物相:肉眼觀察顆粒呈米黃色或淡黃色,顆粒與絮體區(qū)分明顯。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顆粒外形不規(guī)則,邊緣呈黏膠絮狀,密實度不均勻,觀察到的顆粒的形態(tài)特征與很多研究中的到結果的很相似。掃描電鏡觀察顆粒外輪廓清晰,結構較為密實,表面有多處凸起,呈花椰菜狀或呈蜂窩狀。且顆粒表面含有許多空隙和褶皺,這些空隙可作為顆粒中營養(yǎng)物質和溶解氧的傳入和代謝產(chǎn)物的排出的通道,以減小顆粒污泥本身存在的傳質阻力較絮狀污泥大的問題。![](http://zs1.img-/pic/227857/p2/20180425152039_2597_zs.jpg)
污水處理廠約有95%沒有應用污泥厭氧消化,污泥處理不到位。由于污泥往往含水量高,不適合直接填埋,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1)污泥產(chǎn)量大,全國污水處理廠年產(chǎn)污泥約2億噸;2)污水中約70%污染物轉移到污泥中;3)大量污泥未得到妥善處置,二次污染嚴重。現(xiàn)在的處理方法有三種:焚燒:投資高,能耗高,資源化程度低;填埋:二次污染大,占地面積大,資源化程度低;厭氧發(fā)酵:無二次污染,運行費用低,能源效益高。![](http://zs1.img-/pic/227857/p2/20180425152039_8717_z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