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怎樣統(tǒng)治中國人的餐桌?(十一)-燁爍五金
唐人薛令之所作的《自悼詩》里也“飯澀勺難綰,羹稀箸易寬”的句子,說明一個人吃飯也是以勺食飯、以箸食羹菜。明人田汝成也在《西湖游覽志余》一書中說,宋高宗趙構(gòu)每到進膳時,都要特意額外多預備一副勺箸(類似現(xiàn)在的“公筷”),用箸取肴饌,用勺取飯食,避免將食物弄臟了,因為多余的膳品還要賞賜給宮人食用。

中日韓三國筷子的區(qū)別(七)-燁爍五金
我們的另一位或可說是兩位鄰居南北韓,也是用筷大國。只不過是筷子到了半島,半島人拋竹棄木,把它全弄成金屬制的了。在半島上,過去是大王、大臣和富人用金銀制筷子,而普通百姓只能用鐵制的筷子。而今天則改為了以漂亮的不銹鋼制筷子為主流。雖不知金屬制筷子有何高級,但據(jù)韓國朋友講,過去的朝鮮,即使再窮的人家也要擁有一套金屬制的筷子、碗和湯匙兒等。

筷子怎樣統(tǒng)治中國人的餐桌?(二)-燁爍五金
史籍上關(guān)于“箸”的記載出現(xiàn)的很早。戰(zhàn)國中期的秦惠文王時《詛楚文》刻石已有“箸”字,在出土的戰(zhàn)國時竹簡上也有“箸”字,顯示出箸在先秦時的存在。戰(zhàn)國末期的《韓非子?喻志》說:“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西漢《淮南子?說山》也有相同記載。
在先秦諸子及其稍后的著作中,對“紂為象箸”即多有記載,可見這種認識,在當時是很普遍、也很一致的,說明其事應(yīng)有所據(jù)。稍后的司馬遷在《史記》也有“紂為象箸,而箕子唏”的說法,而且也進一步說是紂王發(fā)明了象的牙筷子(“紂始為象箸”)。
